-
肩周炎
- 肩周炎好發于50歲左右的人,故又稱“五十肩”。是肩關節周圍肌肉、肌腱、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。
長期過度活動,姿勢不良等會產生的慢性致傷力,從而導致肩周炎;任何有關肩關節附近結構的炎癥改變,均可成為導致肩周炎的誘發原因。目前,對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療??诜祖偼此?,外敷中醫膏藥,痛點局部封閉,按摩推拿、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。
西醫認為肩周炎的病因病理是什么?
(1)病因
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,但根據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,本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。
①老年性退變:本病多見于40~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女性,顯然與老年性退變有關。
②風濕寒邪侵襲:相當一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明顯風濕寒邪侵襲史,如居處潮濕,中風冒雨,睡臥露肩等,說明風濕寒侵襲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。
③肩部活動減少:本病的臨床特點,多見于肩部活動逐漸減少的中年以上女性,且左肩的發病率較右肩多,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較體力勞動者為多,或因某些原因(如上肢骨折肩部軟組織損傷,頸椎病等肩部活動量減少或受限的病人)使肩部活動減少后,??衫^發肩周炎,這些特點均提示肩部活動減少可能與本病發病有關。
①肩部組織,如關節軟骨、滑囊、腱鞘及肱二頭肌長頭腱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。
②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癥,炎癥過程釋放的炎癥介質造成血液動力學改變及漿液性滲出,滲出物的機化使肌腱與腱鞘及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粘連,組織彈性降低,并最終導致關節攣縮,形成所謂“肩凝”,現多認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鞘炎為本病的病理改變之一。
肩周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?
(1)肩部疼痛: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,多數為慢性發作,以后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,或刀割樣痛,且呈持續性,氣候變化或勞累后,常使疼痛加重,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(特別是肘部)擴散,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,??梢鹚毫褬觿⊥?,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,多數患者常訴說后半夜痛醒,不能成寐,尤其不能向患側側臥,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;若因受寒而致痛者,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。(2)肩關節活動受限: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,以外展、上舉、內外旋更為明顯,隨著病情進展,由于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,肌力逐漸下降,加上喙肱韌帶固定于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,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,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“扛肩”現象,特別是梳頭、穿衣、洗臉、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,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,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,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。
(3)怕冷:患肩怕冷,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,即使在暑天,肩部也不敢吹風。
(4)壓痛: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,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。肩峰下滑囊、喙突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,尤以肱二頭肌腱長頭腱溝為甚,少數呈肩周軟組織廣泛性壓痛,無壓痛點者少見。
(5)肌肉痙攣與萎縮:三角肌、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,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,出現肩峰突起,上舉不便,后彎不利等典型癥狀,此時疼痛癥狀反而減輕。
(6)X線及化驗室檢查:常規攝片,大多正常,后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松,但無骨質破壞,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。實驗室檢查多正常。
肩周炎的診斷標準是什么?
肩周炎的診斷標準有以下幾點:
(1)40~50歲以上中老年,常有風濕寒邪侵襲史或外傷史。
(2)肩部疼痛及活動痛,夜間加重,可放射到手,但無感覺異常。
(3)肩關節活動尤以上舉、外展、內、外旋受限。
(4)肩周壓痛,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腱溝。
(5)肩周肌肉痙攣或肌萎縮。
(6)X線及化驗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。治療
初期:提高痛閾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滲出物的吸收,促進病變組織修復
后期:改善肩關節活動為主,松解關節粘連滑利關節,促進關節功能康復
重點:
重在功能的恢復
被動運動
松解粘連
肩周炎的自我治療方法:
1、自然站直身體,兩腳分開與肩膀同寬, 兩手自然垂直,肩膀用力,先從前往后方向做畫圈運動,然后再改為從后往前的方向。
2、身體站直,兩腳打開。兩手往上舉高,手肘處不能彎曲,然后左手背與右手背相貼。調整呼吸,整個身體盡量往上延伸。動作過程中注意手臂與兩側耳朵是緊貼的。
3、自然站直身體,兩腳分開與肩膀同寬,手臂伸展,在背后十指相扣,然后兩手用力帶動肩膀往后拉伸。
4、站直身體,兩腳打開。抬頭、挺胸、收腹。以右手在上,左手在下的方式,兩手掌在背部緊貼,調整呼吸,保持動作數秒后,換左手在上,右手在下的姿勢重復動作。肩周炎的康復治療目的在于改善肩部血液循環,加強新陳代謝,減輕肌肉痙攣、牽伸粘連和攣縮的組織,以減輕和消除疼痛,恢復肩關節的正常功能。
自我按摩的步驟及方法為:
1.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,時間1~2分鐘,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。
2.用健側手的第2~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后部的各個部位,時間1~2分鐘,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。
3.用健側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聯合動作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,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,時間1~2分鐘。
4.還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況下,用上述方法進行按摩,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。
5.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~2分鐘,對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,可用拍打法進行治療。